首页 | 系部概况 | 教学管理 | 教师队伍 | 学生工作 | 党建工作 | 招生就业 
站内搜索:
 
  首页
 通知公告 
 系部动态 
 左滚文章 
 
  系部动态    
【最美理工·人物】熊碧权:淡泊之中静待花开
2017-11-17 14:35  

我国自1958年开始对环氧树脂进行研究,并快速地投入了工业生产,至今已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。除生产普通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外,还生产各种类型的特种环氧树脂,以满足国防建设及国家经济各部门的急需。近几年,国内常规环氧树脂产品一直供大于求,呈现了饱和状态,但部分高纯和特种环氧树脂产品主要依赖从美国、德国、日本等国家进口。

近期,我校青年博士、化工学院教师熊碧权依托湖南省“石油化工催化与分离关键技术”2011协同创新中心,与中石化巴陵分公司联合开发高纯双酚A环氧树脂研究,已研制出纯度>98%的高纯度环氧树脂,一举改变中国只能生产低端环氧树脂的现状,并打破国际社会对该产品的垄断。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,产品价值提升4倍以上,技术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目前,该技术已被中石化巴陵分公司环氧树脂事业部认可并采纳,进入中试生产研发阶段。

 

熊碧权在巴陵石化开展研究时向企业介绍研发情况

      出生于1987年、从事石油化工催化与分离研究10余年的熊碧权告诉记者:“打破高纯度环氧树脂的技术壁垒垄断并不是像仿制衣服那么简单,突破常规研究,另辟蹊径,采用新思路、新技术,在一定的时间内迎头赶上国际先进生产研发步伐,对整个团队的创新、抗压能力要求极高。”

“困难有多大,希望就有多大”

2015-2016年,中石化巴陵分公司一直苦于找不到更优的技术来进行“环氧树脂”的高纯度化,因此决定邀请湖南省若干所高校进行高纯度环氧树脂的开发。

“只能生产出85%纯度环氧树脂的巴陵石化,却提出了环氧树脂纯度达到95%的高指标。”熊碧权说。

在湖南,有意向参与该项目研究的高校不在少数,我校作为一所地方性普通高校也参与了该研究项目,但在科研水平和人才投入上并不被该企业看好,甚至在之后研发态势良好、项目进展顺利的时候还一度被质疑。

在企业科研资金一直未到位,项目研发频频遭遇瓶颈的情况下,从2016年2月到12月,十个月的时间,熊碧权和湖南省“石油化工催化与分离关键技术”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生们一鼓作气,甘坐冷板凳,在小小的实验室里,夜以继日攻克技术难题。然而,好不容易做出了纯度达标的环氧树脂,掺杂淡黄色的成品却让企业方不太满意,继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——去除杂色……

一步一步,无数次面临窘境,熊碧权静下心来,根据多年的经验,放弃了原先国内普遍的制造思路,尝试用催化的方法设计了十几条技术路线,经过10个月的尝试,最终找到了纯度高、成本低、能耗小的最佳路线,给巴陵石化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。

 

沉心静气方能获益匪浅

“爸,我怎么总是钓不上鱼呢?”

“你要沉住气,鱼就不会跑了。”

采访间,熊碧权和记者聊起了多年前和父亲一起钓鱼的趣事,那时的跟着父亲学钓鱼,性子急,好动的他总是一下午一条鱼都钓不上来,而一旁的父亲总能满载而归。

只有沉得住气,不断的思考与创新,刻苦钻研,新的知识才可能在脚下的那片勤耕耘智浇灌的厚壤中开花结果。

熊碧权研究生在读时,曾在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(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, AIST)进行留学,“在日本留学,最大的收获是日本人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忙而不乱的高效率。”他说,到点了一定下班,不在公司逗留,把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,该玩的时候就放肆的玩。也正是这段宝贵的留学经历使得他开阔了眼界,专业技术精进不少。

留学日本的经历为他这次项目研发助力不少,学校2011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对他的帮助也良多。“参与这个项目研究,单靠自己一个人是很难完成的,这其中离不开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唐课文教授以及化工学院领、老师的帮助,他们提供了一定的科研经费,给我提供了莫大的支持。”

 

让学生在研究中获得成功

“读大学三年级时,每个月只有200块钱生活费,还要拿出三分之一来买书,顾不上吃饭,就买一个馒头分两顿吃。”这是熊碧权经常和班上同学分享的自己学习生活的经历。

“熊哥经常唠叨我们,一点也不像个大学老师,倒像个高中班主任”学生熊涛说。“也不全像是高中老师,熊哥老是把问题抛给我们,看我们回答不出就开始他的‘熊氏连环问’直到我们自己说出答案为止”学生黄绍凯接了一句。

在他的班上,今年新加入了15名专升本学生,来自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周晟筠说:“熊老师针对我们专升本上来的学生的实际情况,鼓励我们加入他的实验室。”在充分发挥专升本学生操作能力较强优势的同时,也不忘给他们补齐理论知识的薄弱环节,熊碧权总是会耐心的跟他们讲解知识,课堂上叫他们上去做题目,不会做,就现场耐心教导。

“让学生近距离的接触科研,让他们知道科研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,引导他们上好理论课的同时,用实践激发他们的学科兴趣。”这是熊碧权从教以来一直坚持的理念。

“对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说,不但要想着创新,还要努力把创新转化到我们国家的重大产业上去,让创新成果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,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。把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理想中,不过于计较个人得失,这样我们就能在研究中获得幸福感。”当被问及如何在重压和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坚持下来,熊碧权如是说。

就像安静放置在熊碧权团队实验室的那本《少有人走过的路》一样,科研之路,研之弥深,钻之弥坚,走少有人走过的路,总是会遇见意外的惊喜!

人物名片:熊碧权,1987年出生,邵阳人,湖南理工学院讲师、硕士生导师。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(21606080)一项,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(16B111)一项,以第一作者发表国际高水平SCI论文11篇。作为湖南省“石油化工催化与分离关键技术”2011协同创新中心骨干研究人员的他,从鱼竿制造材料找到灵感,在催化剂开发和关键设备工程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,与巴陵石化联合开发高纯度环氧树脂,研制出纯度>98%的高纯度环氧树脂,一举改变中国只能生产低端环氧树脂的现状,并打破国际社会对该产品的垄断,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,产品价值提升4倍以上,技术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目前,该技术已被中石化巴陵分公司环氧树脂事业部认可并采纳,已进入中试生产阶段,产品可应用于航天航空新型材料、电子级环氧树脂、桥梁增韧材料以及高端钓鱼竿等领域。

 

关闭窗口
中国教育科研网 | 湖南理工学院 | 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

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建筑与化学工程系  版权所有